- 爱而知其恶,憎而知其善。 出自 《礼记·曲礼上》
- 道其不行矣夫! 出自 《礼记·中庸》
- 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;素夷狄,行乎夷狄;素患难,行乎患难。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- 为政在人。取人以身。修身以道。修道以仁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- 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- 天地之大也,人犹有所憾。故君子语大,天下莫能载焉,语小,天下莫能破焉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二章》
- 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尽也。其为物不贰,则其生物不测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六章》
- 苟不至德,至道不凝焉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七章》
- 愚而好自用,贱而好自专。生乎今之世,反古之道。如此者灾及其身者也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八章》
- 祸福将至,善必先知之;不善,必先知之。故至诚如神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四章》
- 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 出自 《礼记·中庸》
- 仁者,人也,亲亲为大。义者,宜也,尊贤为大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- 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;可离,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一章》
- 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。故栽者培之,倾者覆之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七章》
- 射有似乎君子。失诸正鹄,反求诸其身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- 素富贵,行乎富贵;素贫贱,行乎贫贱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- 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,行而世为天下法,言而世为天下则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九章》
- 诚者,不勉而中不思而得: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-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- 庸德之行,庸言之谨;有所不足,不敢不勉;有余,不敢尽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三章》
-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。道并行而不相悖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三十章》
- 君子尊德性,而道问学,致广大,而尽精微,极高明,而道中庸。温故,而知新,敦厚以崇礼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七章》
- 君子之道,暗然而日章;小人之道,的然而日亡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三十三章》
- 诚者自成也,而道自道也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五章》
- 国家将兴,必有祯祥;国家将亡,必有妖孽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四章》
- 诚者,天之道也。诚之者,人之道也。诚者,不勉而中不思而得:从容中道,圣人也。诚之者,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- 君子,不可以不修身。思修身,不可以不事亲。思事亲,不可以不知人。思知人,不可以不知天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- 道不远人。人之为道而远人,不可以为道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三章》
- 今夫地,一撮土之多,及其广厚,载华岳而不重,振河海而不泄,万物载焉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六章》
-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一章》
- 自诚明,谓之性;自明诚,谓之教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一章》
- 居上不骄,为下不倍。国有道,其言足以兴;国无道,其默足以容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七章》
- 君子内省不疚,无恶于志。君子之所不可及者,其唯人之所不见乎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三十三章》
- 唯天下至诚,方能经纶天下之大经,立天下之大本,知天地之化育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三十二章》
- 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徼幸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四章》
- 或生而知之;或学而知之;或困而知之:及其知之,一也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章》
- 君子和而不流;强哉矫。中立而不倚;强哉矫。国有道,不变塞焉;强哉矫。国无道,至死不变;强哉矫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十章》
- 愚而好自用,贱而好自专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八章》
- 君子不动而敬,不言而信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三十三章》
- 能尽物之性,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;可以赞天地之化育,则可以与天地参矣。 出自 《中庸·第二十二章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