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宋八大家
唐宋八大家,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,是中国唐代韩愈、柳宗元和宋代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、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。其中韩愈、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,欧阳修、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,王安石、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。韩愈是“古文运动”的倡导者,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,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。八大家中苏家父子兄弟有三人,人称“三苏”,分别为苏洵、苏轼、苏辙,又有“一门三学士…
韩愈(768年-824年12月25日),字退之,河南河阳(今河南孟州)人,一说怀州修武(今河南修武)人 ,自称“郡望昌黎(今辽宁义县)” ,世称“韩昌黎”“昌黎先生”。中国唐朝中期官员、文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。秘书郎韩仲卿之子。元和十二年(817年),出任宰相裴度行军司马,从平“淮西之乱”。直言谏迎佛骨,贬为潮州刺史。宦海沉浮,累迁吏部侍郎,人称“韩吏部”。长庆四年(824年),韩愈病逝,年五十七,追赠礼部尚书,谥号为“文”,故称“韩文公”。元丰元年(1078年),追封昌黎郡伯,并从祀孔庙。韩愈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,名列“唐宋八大家”之首,有“文章巨公”和“百代文宗”之名。与柳宗元并称“韩柳”,与柳宗元、欧阳修和苏轼并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倡导“文道合一”、“气盛言宜”、“务去陈言”、“文从字顺”等写作理论,对后人具有指导意义。著有《韩昌黎集》等。 ► 10篇诗文► 2条名句
柳宗元(773年-819年),字子厚,唐代河东(今山西运城)人,杰出诗人、哲学家、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著名作品有《永州八记》等六百多篇文章,经后人辑为三十卷,名为《柳河东集》。因为他是河东人,人称柳河东,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,又称柳柳州。柳宗元出身河东柳氏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柳”,与韩愈并称为“韩柳”,与王维、孟浩然、韦应物并称“王孟韦柳”。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,其文的成就大于诗。骈文有近百篇,散文论说性强,笔锋犀利,讽刺辛辣。 ► 6篇诗文► 1条名句
苏轼,(1037年1月8日-1101年8月24日)字子瞻、和仲,号铁冠道人、东坡居士,世称苏东坡、苏仙,汉族,眉州眉山(四川省眉山市)人,祖籍河北栾城,北宋著名文学家、书法家、画家,历史治水名人。与父苏洵、弟苏辙三人并称“三苏”。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,在诗、词、散文、书、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。文纵横恣肆;诗题材广阔,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比喻,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“苏黄”;词开豪放一派,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,并称“苏辛”;散文著述宏富,豪放自如,与欧阳修并称“欧苏”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。苏轼善书,“宋四家”之一;擅长文人画,尤擅墨竹、怪石、枯木等。与韩愈、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作品有《东坡七集》《东坡易传》《东坡乐府》《潇湘竹石图卷》《古木怪石图卷》等。 ► 68篇诗文► 24条名句
- 书上元夜游
- 浣溪沙·送叶淳老
- 南歌子·游赏
- 南乡子·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
- 临江仙·疾愈登望湖楼赠项长官
- 念奴娇·中秋
-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
- 满江红·寄鄂州朱使君寿昌
- 定风波·重阳
- 惠州一绝
- 菩萨蛮·回文
- 后赤壁赋
- 洞仙歌·咏柳
- 渔家傲·临水纵横回晚鞚
- 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
- 减字木兰花·莺初解语
- 阳关曲·中秋月
- 浣溪沙·端午
- 阮郎归·初夏
- 点绛唇·再和送钱公永
- 贺新郎·夏景
- 江神子·恨别
- 菩萨蛮·回文秋闺怨
- 寒食雨二首
- 浣溪沙·缥缈红妆照浅溪
- 菩萨蛮·回文夏闺怨
- 西江月·梅花
- 六幺令·天中节
- 惠崇春江晚景
- 浣溪沙·荷花
- 渔家傲·千古龙蟠并虎踞
- 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
- 蝶恋花·暮春别李公择
- 望江南·超然台作
- 念奴娇·赤壁怀古
- 望江南·暮春
- 春宵
- 浣溪沙·春情
- 蝶恋花·春景
- 屈原塔
- 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
-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
- 江城子·密州出猎
- 李氏山房藏书记
- 送贾讷倅眉
- 定风波·莫听穿林打叶声
- 南乡子·送述古
- 临江仙·送钱穆父
- 劝金船·无情流水多情客
- 新城道中·其一
- 减字木兰花·春月
- 和董传留别
- 临江仙·送王缄
- 蝶恋花·京口得乡书
- 临江仙·冬夜夜寒冰合井
- 记承天寺夜游
- 守岁
- 水龙吟·次韵章质夫杨花词
- 浣溪沙·重九旧韵
- 江城子·江景
- 鹊桥仙·七夕送陈令举
- 渔父
- 木兰花令·元宵似是欢游好
- 石钟山记
- 永遇乐·长忆别时
-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
- 和陶归园田居六首·其一
- 寒食帖
苏辙(1039—1112年),字子由,汉族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二年(1057)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。神宗朝,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。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为河南推官。哲宗时,召为秘书省校书郎。元祐元年为右司谏,历官御史中丞、尚书右丞、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,出知汝州,贬筠州、再谪雷州安置,移循州。徽宗立,徙永州、岳州复太中大夫,又降居许州,致仕。自号颍滨遗老。卒,谥文定。唐宋八大家之一,与父洵、兄轼齐名,合称三苏。 ► 0篇诗文► 0条名句
欧阳修(1007年8月6日 -1072年9月8日),字永叔,号醉翁,晚号六一居士,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(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)人,景德四年(1007年)出生于绵州(今四川省绵阳市),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。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(1030年)以进士及第,历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官至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死后累赠太师、楚国公,谥号“文忠”,故世称欧阳文忠公。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,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、苏洵、苏辙、王安石、曾巩合称“唐宋八大家”,并与韩愈、柳宗元、苏轼被后人合称“千古文章四大家”。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,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。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,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。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,也对诗风、词风进行了革新。在史学方面,也有较高成就,他曾主修《新唐书》,并独撰《新五代史》。有《欧阳文忠公集》传世。 ► 13篇诗文► 2条名句
王安石(1021年12月18日-1086年5月21日),字介甫,号半山,谥文,封荆国公。世人又称王荆公。汉族,北宋抚州临川人(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),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、思想家、文学家、改革家,唐宋八大家之一。欧阳修称赞王安石:“翰林风月三千首,吏部文章二百年。老去自怜心尚在,后来谁与子争先。”传世文集有《王临川集》、《临川集拾遗》等。其诗文各体兼擅,词虽不多,但亦擅长,且有名作《桂枝香》等。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《泊船瓜洲》中的“春风又绿江南岸,明月何时照我还。” ► 8篇诗文► 2条名句